走访非遗传承人,走近齐鲁非遗文化

作者:刘家佳

为积极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讲好非议故事,我们积极走访传承人,亲身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品皮影意趣 悟匠心传承

我们来到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探寻泰山皮影为人民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感悟其特殊魅力。泰山皮影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古籍《韬梼杌闲评》中就有关于其记载,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民间就有“登泰山不看泰山皮影戏不成游也,不看影戏不知礼义”的谚语。泰山皮影传承至今,离不开其特殊的制作技艺与独特的文化魅力。追溯泰山皮影的历史,最著名的一段当属汉武帝与李夫人的爱情故事。相传李夫人过世后,汉武帝不思朝政,终日郁郁寡欢。一位方术之士为振其精神,设一影幕,作影戏,使汉武帝见到思念多时的李夫人的身形,栩栩如生……这便是皮影最早的起源。

泰山皮影因以武戏为主,雕刻简练明快,配色鲜亮,选材结实耐用。在非遗传承人闫冬梅女士的带领下,我现场观看了《石敢当大战恶狼精》《新武松打虎》等皮影戏目。影幕边设有一小屏,上面赫然映出两位传承人老师在幕后舞动影人与道具,熟练的进行配音配乐,运筹帷幄的画面,着实令人叹服。在闫冬梅女士的带领下,我们亲手尝试了制作皮影形象。

图为成员们尝试制作皮影形象

一抹景泰蓝,最是中国风

为深入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李文清于1月25日在家中深入了解“掐丝珐琅画”后,于线上采访了一位技术精湛的掐丝珐琅画制作匠人,并亲手体验了掐丝珐琅画的制作。深入地了解掐丝珐琅画的历史,体验了整个的制作过程,切身领悟到中国的非遗文化之美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史上,景泰蓝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景泰蓝的全称叫“铜胎掐丝珐琅”,以金、银、铜为胎,因其工艺始于明代景泰,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得名——景泰蓝。曾多用于器物,而随着技艺的精进、材料的丰富,演变出多种制作方法与工艺,因此“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应运而生,不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其在我国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景泰蓝工艺的创新与突破,“掐丝珐琅画”将宫廷御用的珐琅技艺延伸到画板上,用金属丝及釉料或彩砂制作而成,其是将绘画与镶嵌巧妙融合的艺术,既蕴含掐丝珐琅器原有的古典美感,又因选题广泛而融入大量现代元素,既展现了令人惊叹的艺术立体效果,又展现了当今时代的生活变迁和精神风貌。

图为李文清体验掐丝珐琅画制作拓图步骤

亲见剪纸,体悟魅力

杨笑澜联系到一位国家级烟台剪纸非遗传承人栾淑娟女士,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在2月3日下午,我们来到栾淑娟女士家中。栾淑娟女士特别热情地欢迎了我们。栾女士拿出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亲自为我们展示剪纸技艺。栾女士的手飞快舞动着,不需要任何的画稿准备,便剪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狗。同时栾女士也介绍到剪纸工艺多用的是老式的尖头的剪刀,纸张多用单面红的纸,这样的纸张柔软,便于操作。栾女士将作品递给我们,又解释道剪纸的图案分为很多种,自己创作了“百龙图”“百凤图”“百虎图”“百狮图”等等。剪纸的篇幅可以是手掌大小,也可以是十米长卷。对于技法,栾女士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技巧,包括剪直线,剪曲线,扣剪,剪毛边等等。

我们也询问了栾女士关于烟台剪纸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栾女士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又有儿女的照顾,现在的工作中心就是放在剪纸上,同时栾女士也建立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在剪纸过程中,栾女士会在每一种类型的图案中,发挥想象,创新出新的花样。她认为迎合时代的变化,也是发扬剪纸的一个重要环节。栾女士也会收到各大博物馆的邀请,向他们寄去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览,或是实地为游客展示剪纸技艺,也会受邀来到各个学校,在课堂上教导孩子们剪纸的技巧,激发新一代的兴趣爱好。栾女士还表示,自己的作品还被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知名人士收藏,同时也会应邀到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现场表演剪纸技艺。

图为杨笑澜采访栾淑娟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