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传统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作者:申伟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优秀的文化基因,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牵动着中华民族的兴衰。为呼吁当代大学生加入非遗传承的队列,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我走进山西省长治市襄垣手工挂面的直营店,了解襄垣手工挂面的历史,学习襄垣手工挂面的制作技艺。

名动天下,千年传香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襄垣手工挂面是山西面食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是传统手工食品中的上品。。据史料记载,襄垣手工挂面始于元朝大德年间,在清朝康熙年间驰名上党。明兵部尚书刘龙是襄垣人,他将家乡的特产手工挂面敬献给皇帝食用,皇帝对“银丝”面大加赞赏,此面遂成为“宫膳”。清康熙年问襄垣手工挂面驰名三晋,曾创造了“上党亭外三干铺,庶民饶食悬丝绪”的盛况。实践队员从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今襄垣县南关村一带,就是当时盛况之处,那里的人制作出的挂面纤细柔韧爽口,名震四方。

图为襄垣手工挂面产品的照片。

 

柔滑爽口,老少皆宜

1960年,襄垣手工挂面曾选入全国农业展览会展出,以其“条细、耐煮、柔软、爽口”的特点而著称。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我了解到,襄垣手工挂面有“五绝”,即鲜、白、柔、细、甘。简单地来说,襄垣挂面色白味美,食之柔滑,面细如丝,耐存耐煮,易于消化。。除此,作为一种绑把成型、携带方便、老幼皆宜、方便速食的纯手工面食,它还号称为“方便面的鼻祖”和“最早的快餐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襄垣手工挂面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家家必不可少的粮食储备。同时,因它具有补血益气、养阴补虚、增强免疫力等食补功效,是病人、老人、产妇、孕妇、幼儿食补的必选面食。

襄垣手工挂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襄垣手工挂面深入人心,承载着平安健康、幸福长久、延年益寿等寓意,深受民众喜爱。每逢生辰寿宴,一盒襄垣手工挂面代表了对寿星健康长寿的祝福;每逢乔迁新居,一盒襄垣手工挂面象征着对乔迁人财源不断、兴旺发达的祝愿;每逢婚礼庆典,一盒襄垣手工挂面承载着对新人百年好合的祝福。

 

图为笔者走访襄垣手工挂面直营店的照片。

 

传承技艺,创新发展

襄垣手工挂面经久不衰离不开手艺人的坚持与传承。我了解到,传统“襄垣手工挂面”从原料加工到成品,需要经过二十一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长期以来,制作工艺全靠师徒传承,代代相传和长期实践感受与体验才能掌握,因此有关制作方法的文字资料很少。另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必须经过“揉、压、醒”等重要工序,而这些工序并没有量化指标,全凭手艺人的经验掌握。可以说,没有手艺人们的代代相传,就没有襄垣手工挂面如今的蓬勃发展。

为了推动襄垣手工挂面与时俱进,身怀襄垣手工挂面制作技艺的传人被襄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发现并登记造册,他们从传统小型作坊里走出来,在“襄垣县手工挂面协会”的旗下陆续集结,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了襄垣手工挂面多年来的作坊式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襄垣手工挂面形成了庞大的新型传承模式。

除了生产方式的创新,生产原料和生产工序等方面也发生了改变。作为“襄垣县手工挂面协会”始创“推手”的山西天下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造了由教授级专家顾问、食品工程师、食品检验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同时,还创建了襄垣手工挂面研发中心、面粉营养研究所、200万公斤纯手工挂面国家标准化生产流程的无菌车间、全指标食品化验所等专业机构,助推襄垣手工挂面的新发展。

百年技艺显风韵,代代传承展新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承载着一方人民浓浓的乡愁,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通过本次对非遗的了解与认识,我充分了解了襄垣手工挂面的功能、历史以及现状,也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一项技艺的传承需要多方努力,不能仅仅依靠少部分人的力量。作为新一代青年,要积极加入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队列中,为非遗事业献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