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赫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作者:张潘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为感受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促进各民族团结,我在家乡开始了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1月25日,在赫哲族同学的帮助下,我来到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习所——鱼皮画部落,拜访了鱼皮画技艺传承人——刘志宏女士。

图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习所——鱼皮画部落

通过访谈,我了解到:鱼皮画,是赫哲族特有的艺术品。作为以渔业为生的民族,鱼,在赫哲族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刘志宏女士是鱼皮画技艺市级非遗传人,从事鱼皮画制作已有17年之久。连续6年参加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曾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获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和银奖。为更好的传承赫哲族鱼皮画技艺,刘志宏女士创办鱼皮画部落,将全身心都投入到鱼皮画的制作中。我此次拜访,主要了解鱼皮画的外观、原材料、制作工艺等,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赫哲鱼皮文化,促进文化的保护传承。

图左为鱼皮画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刘志宏,右为笔者张潘

刘志宏女士说,鱼皮画是赫哲族文化的重要特征,需要更多的青年人学习传承。。鱼皮画发展也需要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基础之上,吸收其他民族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不断创新,不仅要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特点,还要融入其他民族的特点。现如今,鱼皮画已经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面对我提出的问题,刘志宏女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刘志宏女士还向我展示了制作鱼皮画的原材料——鱼皮。鱼皮画的鱼皮选用大马哈鱼的鱼皮。相比而言,大马哈鱼的鱼皮是最合适用来制作鱼皮画的。使用大马哈鱼的鱼皮造价会比其他鱼皮低一些。而且,大马哈鱼的鱼皮纹路偏细,做出来效果更好。现在的鱼皮画制作还会用三文鱼的鱼皮,它的纹路与大马哈鱼的相似。其他类型的鱼皮会在有特殊需要时适当使用。

图为传承人熟制好的大马哈鱼鱼皮,长约57cm。张潘 供图

刘志宏女士还热情地向我讲解了鱼皮画的制作流程。制作鱼皮画首先就要准备好鱼皮。要去除鱼肉、鱼鳞,用玉米面反复揉搓去除油脂等一系列工序之后,鱼皮才被熟制好。熟制好的鱼皮非常结实,用双手无法将鱼皮扯破。加工到这一步的鱼皮已经可以制作鱼皮画了。鱼皮画的工艺有精剪、缝制等。精剪,就是把鱼皮剪成羽毛状层层粘贴而成。缝制就是将裁减好的鱼皮缝制在一起。鱼皮画制作多使用鱼皮的本来颜色,只有少数部分会染色。因为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鱼皮的纹理。刘志宏女士表示,即使从事鱼皮画工作这么多年,每天看到鱼皮上最自然的颜色变化,由深入浅,由浅入深,都会深深地陶醉其中,那都是自然留下的画作,是赫哲族文化的象征。

对于有关的鱼皮画传承方面的问题,刘志宏女士有着独特的见解。她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们自身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通常情况下,传统工艺领域因循守旧的陋习较为顽固,文化传承和保护也常被曲解为遵守古制、亦步亦趋。近年来传统工艺传承人的创作出现全面回归生活日用的趋势,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依托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传统工艺品的生产、设计和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从发展旅游的角度看,传统工艺作为“活着”的传统,本身具有观赏性,其产品又具有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特点。

这一天的交流与体验使我了解到,鱼皮文化是北纬45°以上地区的存在的独特文化,赫哲族将其传承并沿袭下来,在非遗文化中独树一帜,随着过年对非遗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大,赫哲人还将这一古老技艺融入当代文化元素。这些根植传统文化,有着鲜明民族元素的现代工艺品,让更多人了解赫哲非遗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都是极大的促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