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湘子成仙

作者:董琦

在诸葛镇秀峪村西山,与淄博市沂源县搭界的地方,有一个山洞,老一辈传称“韩湘洞”。出韩湘洞往东不远,在山脊上,有数块巨石,一字排开,形成天然桥状,人称“仙人桥”。从这名称上,我们不难猜出,这两个地方都与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有关。

韩湘子,字清夫,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八仙之一。传说他是唐朝韩愈的侄孙子,生性放荡不羁,看破功名尘世,不喜欢读书,每日饮酒,遍览天下名山,乐善好施,惩恶扬善,与得道高僧、道家真人结善缘,谈佛论道,修心养性。后来遇到高人指点迷津,决定寻一处清净地方闭关修炼,这个人就是其仙师吕洞宾。

话说,有一日,韩湘子云游来到秀峪这地界,看到这里虽算不上名山大川,但钟灵毓秀,幽雅僻静,民风淳朴,仿佛与自己有缘,便决定在此修炼。有的要说了,要修炼成仙为什么不找名山大川、宝刹古寺?其实,要想抛却尘世、清净修为,就要远离凡尘,不为俗世羁绊,这人山人海的地方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于是,韩湘子便在所说的这个“韩湘洞”内闭关修炼了。

然而,即便已经得到仙师的指点,要想修成正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才叫真的“苦修”呢!韩湘子修炼的是内丹功法,日日静心,凝结精、气、神,以求突破肉体凡胎束缚,早日成仙。可是,在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静坐苦修、参禅悟道、凝神聚气后,大致感觉已经突破鬼仙境界、人仙境界、地仙境界了,可就是卡在神仙境界,不能出阳神,获得无边的法力神通。

这时的韩湘子,毕竟还是凡心肉胎,见久炼无功,终于泄气了。于是,他一边感慨自己与仙界无缘,一边失望地步出洞口,迎着朝阳,向山顶方向漫步。

当他来到山顶,面对着那一摆溜的巨石时,心下颇为感叹这上天造物之奇,似有感悟。冥冥中,心有感应,感觉这“仙人桥”好像是上天专为自己安排的。于是,便下意识地踏上西北边的一块巨石。没成想,就是这一脚刚踏上,顿觉七窍通透,耳聪目明起来。放眼四望,八百里沂蒙层峦叠嶂,山外有山,与天相接,且仙雾缭绕,尽收眼底;耳边笙箫和鸣,仙乐阵阵,天籁相闻。仔细听来,这弦乐曲调似曾相识,不就是自己闲来无事,曾经创作演奏过的曲子吗?这不就是仙师吕洞宾说的“出阳神”境界吗?韩湘子一阵惊喜,自己终于踏入“神仙”境界了。

原来,韩湘子修炼,已经突破前三重,而且已经达到第四重的临界点上了。看到“巨石桥”,突然顿悟,便一下子突破了第四重。韩湘子兴奋之下,再抬脚迈步,竟一下子越过了几丈远,感觉自己身轻如无物,物我相融,与大自然糅合在一起,只有意识还是自己的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羽化成仙”吗?韩湘子知道自己终于成功了。

被仙乐导引着,韩湘子飘然升空,直奔蓬莱仙岛而去。且说他的恩师吕洞宾早已等候多时了。后面的事就不用说了,八仙齐聚,游东海,列仙班,惩恶扬善,美名远播。后来,他们一起继续修炼,最后都达到了修仙第五重——天仙境界,成功进入天界。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韩湘子在秀峪村修道,踏着山顶巨石桥,在自己创作的乐曲导引下飞天成仙。后人把他修炼过的洞叫作“韩湘洞”,导引过他的桥叫作“仙人桥”,由他创作的、又引导他飞天的曲子为《天花引》。

后来,有文人作《成仙诗》一首,可算记载:

神仙是人做,静修忘自我。

吃遍人间苦,方能成正果。

一过仙人桥,蓬莱仙界越。

千古成美谈,后人争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