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花蓝蝶入梦来 ——记绒花非代表性传承人武诺

作者:李文清

绒花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清时代更具规格,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极盛时期。但是今天绒花的发展却遇到了后继无人的问题。虽然这项技艺被一些匠人所掌握,但是他们都没有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只是凭着一腔热爱,摸索着向前。偶然的一个机会,看到了武诺女士制作的一只绒花蓝蝶,渐变的蓝、灵动的蝶,令人神往的作品吸引着我去采访武诺女士一探非遗绒花的神秘。

在与武诺女士交流前,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些绒花制作相关知识,并反复研究了武诺女士制作蓝蝶的视频和展示其他作品的视频。

这是绒花制作的第一步绑线,根据颜色的需要,将线依次排列,一端系在木棍上,另一端用木棍夹住,将线捋顺抻直,随后进行第二步刷绒。

这就是刷好的绒线,比之前更加柔顺蓬松,很有质感,也很整齐。

梳理好的绒线要绑上退火后的铜丝,铜丝要紧紧拧住,防止裁剪后绒排掉落。

这就是剪好的绒排了,随后要进行搓丝,使绒丝形成圆柱,就像一支支色彩绚丽的“试管刷”。

这就是搓好丝的绒排,真的像极了“试管刷”。

随后要对绒条进行打尖修剪,修成需要的形状。

然后根据设计组合绒条,做成心仪的形状。

最后将组合好的绒片根据设计组装起来,一只蓝蝶就做好了。

一步一步看似简单,其实却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就是因为绒花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收益慢,一方面非遗传承人面临生存问题;社会就业、生存压力大,大学生即使对制作绒花有兴趣,也终究会因故放弃这一理想,所以现在绒花技艺缺少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得很艰难。

武诺女士也制作了很多其他的非遗绒花作品,每一件都设计独特、制作精湛,这一件件作品都凝结着武诺女士对绒花的热爱,我在观赏过这些作品后,在与武诺女士的交流中,收获了更多绒花知识、非遗知识,我渐渐明白有时候代表性传承人的力量对于一项技艺的传承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其他的非代表性传承人一起努力,才能有非遗传承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