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泰山木版年画,感悟非遗文化传承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非遗文化的精美,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建言献策。曲阜师范大学“重拾雅粹,为国弘文”实践队队员范欣欣于1月11日对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山木版年画的第六代传承人王连阳先生进行了采访,并对泰山木版年画的工作坊进行了参观。
在我所成长的山东农村的土地上,每逢春节将至,年集上就有许多卖神像年画的摊位。这几乎是每家每户必须要买的年货,以至于让它们显得普通而又平常。然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泰安人,直到现在我才了解到这种年画叫做泰山木版年画,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惊讶引起了我的愧疚与反思,我作为家乡哺育的孩子,对家乡的了解却很少。自己经常羡慕别人家乡景色优美和文化丰富,却对自己家乡身边的文化熟视无睹。我想有许多青年可能和我一样,无限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却给自己的家乡戴上了“普通”的帽子,也不屑于去探索它。实际上,我们只有先了解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后,才有探索外面世界的勇气和底气。我们青年人不仅要感恩哺育自己的家乡,还要在一次次社会实践中探索家乡,回馈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我很感谢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有机会能真正了解家乡,走近非遗文化,探寻它们的美。
图为非遗传承人工作坊里展示的泰山木版年画 范欣欣 供图
我在参观王连阳先生的工作坊时,看到了不少的神像,这些神像里的神仙都来自泰山文化传说,比如石敢当、碧霞元君等,大都是护家镇宅的象征。在我看来,人们过节时供奉这些神像已经不属于迷信,这已经演化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烙印在泰山的这片土地中。与其说是敬奉神仙,不如说是敬奉自然,是扎根土地的劳动人民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对大自然一年来馈赠万物的感恩,对平安幸福生活的一种希冀。我敬佩那些一年来都忙忙碌碌的农村人,他们虽然没有多高的学历,但是他们在劳动中获取了丰厚的知识,他们早已悟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无论生活多么坎坷,他们依然祝福和憧憬着来年生活。人生的道路上处处是学问,我们青年人有幸能学习到当今时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实践和劳动,在劳动和实践中读懂人生的大书。
这次我有幸近仔细观察了画像以及雕版木模,不禁对手工匠人的精湛技艺发出赞叹,也为家乡有如此宝贵的技艺感到骄傲,更坚定了我宣传泰山木版年画的决心。画像人物有的威武勇猛,正义凛然;有的慈眉善目,和颜悦色,但都栩栩如生,每一笔的线条都清晰可见。我听着传承人讲述刻版的方法,慢慢抚摸着精致圆润的线条,我知道每一件作品不单单是用那双久经磨砺的手在雕刻,而是用心在雕刻,那颗心有对木版年画的无限热爱,有对技艺的精益求精,有把这项技艺传承好的决心。所谓“慢工出细活”,当今科技快速发展,机械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经复制后批量生产,人们也很难静下心来雕琢一件东西,也很难沉心静气地沉淀自己。尤其是我们青年人,每天接收着快速更迭的信息,追赶着潮流,害怕自己被日新月异的世界抛弃。其实在这种盲目追赶速度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自己的思想被吞并,丢失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更难以提升自己。我们青年人应拥有一颗充满激情但不聒噪的心,在纷乱的世界心静如水,脚踏实地,才能实现个人理想,成就一番事业。
图为非遗传承人为实践队员介绍木版年画的上色 范欣欣 供图
总之,此次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既增长了我的见识,锻炼了我的沟通交流能力,又带给了我心灵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启发。我看到了非遗传承人肩负的责任,内心的热爱和坚持。我也会继续了解家乡的文化,做家乡文化的宣传者。所有的这些收获将变成一笔精神宝藏,在我的心中永远珍藏。
作者:范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