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烟台剪纸,剪出文化魅力
作者:杨笑澜
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山东是民间剪纸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烟台剪纸是山东最具有代表性的剪纸工艺。为探寻烟台市剪纸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为剪纸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式。2022年2月,笔者联系到一位国家级烟台剪纸非遗传承人栾淑娟女士,来到栾淑娟女士的剪纸工作室,开展了对烟台剪纸的调研活动。
烟台剪纸在明代时期已经普遍存在了。在莱阳县志中记载过:“以剪纸贴灯花,以彩纸挂门楣。”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就已经有使用金银铂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纹装饰。在之后的节日中,逐渐出现用各色的剪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贴在窗户上以作装饰。到了宋代,造纸行业逐渐成熟,为剪纸提供了便利,出现了专门的剪纸艺人。明、清时期,剪纸工艺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
在2月3日上午,我前往烟台非遗艺术馆,对于烟台剪纸进行初步调研。文化馆中的长廊两侧挂满的剪纸作品引起杨笑澜的注意。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了解到了烟台剪纸在民间的发展过程,分类和用途。讲解员介绍到,烟台剪纸的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个标准分为许多类别。从样式和种类上,剪纸主要分为单色剪纸、勾绘染色剪纸、拼色剪纸和衬色剪纸四种类型,其中以单色的红色剪纸较为流行。从内容和题材上来看,烟台地区的道教,八仙文化,音乐,戏曲等文化颇为丰富,对于剪纸的内容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询问,我了解到,在旧时,民间多用剪纸作为彩灯上,扇面上的装饰,在现代烟台剪纸多作为一种文创产品来进行售卖和或者在新年作为窗花进行装饰。
在讲解员的指示下,我通过非保护中心联系到一位国家级烟台剪纸传承人栾淑娟女士,并在2月3日来到了栾女士的剪纸工作室展开调研。
来到工作室,热情的栾女士为我亲自演示烟台剪纸技艺,并讲述到,自己的家族是剪纸世家,自己是烟台剪纸的第三代传承人,一家人都是烟台剪纸的技艺人。在栾女士的印象中,剪纸在从前多是用来赚钱补贴家用的。“我从十岁就开始剪纸卖钱了,到现在也干了五十多年了。”栾女士告诉我们,随着磨练的时间变长,自己的技术也逐渐熟练。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增大,政府举办了许多的剪纸比赛。最开始栾女士会参加各种小型的剪纸比赛,只是为了获得奖励。再后来,栾女士发现在如今,剪纸除了作为赚钱的工具,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生活逐渐富裕的同时,工作岗位也变多,掌握剪纸技艺的人逐渐减少,栾女士也逐渐专注于剪纸工作。
在2021年5月26日,栾女士受邀来到山东济南趵突泉,进行现场授课,展现剪纸艺术。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着,栾女士耐心的教导学习的孩子们。剪纸艺术也让人们意识到了非遗文化地强大魅力。
自2011年烟台剪纸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栾淑娟女士便决定将烟台剪纸发扬光大。栾女士会收到各大博物馆的邀请,向他们寄去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览,或是实地为游客展示剪纸技,也会受邀来到各个学校,在课堂上教导孩子们剪纸的技巧,让孩子们学了解学习烟台剪纸艺术,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去喜欢剪纸,激发新一代的兴趣爱好。栾女士和我们讲到:“我现在的任务就是把剪纸发扬下去,也会去别的地方表演剪纸这个手艺,自己也愿意去做。”栾女士的作品还被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知名人士收藏,同时也会应邀到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现场表演剪纸技艺。
在栾女士的指导下体验剪纸技艺,发现看似简单,实则蕴含许多的技巧。这才明白,只有亲身去感受非遗,才能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它背后的文化魅力。烟台剪纸,是烟台地区的一个文化象征,更是将烟台文化宣扬出去的一个载体。栾淑娟女士曾讲:“不仅仅是烟台剪纸,现在的非遗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贝,这是我们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老祖宗的留下的东西我们不能丢。”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铸就了不同的文化产物,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变成了今日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礼物,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在如今这个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每个人更应该做好发展非遗,传承文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