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春风”为非遗产业送温暖
多文化交融,多民族聚居,让迪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第30个税收宣传月期间,迪庆税务部门围绕“税收惠民办实事 深化改革开新局”主题,落实“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要求,走进非遗企业,提供政策解答、涉税辅导、纳税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助力非遗企业乘着政策春风行稳致远。
税费优惠为藏刀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藏刀与牦牛、藏獒并称为藏民的三宝,其制作技艺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随着2017年藏刀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政策的支持吸引越来越多的藏民投身藏刀制作行业,带动了当地藏刀制作技艺向产业化发展。目前,迪庆从事藏刀制销的企业已有30多家。
税收宣传月期间,迪庆税务部门通过“线上+线下”走访辅导,将税费减免政策和便民办税服务送进了藏刀制售企业。
作为迪庆州级非遗传承人和当地藏刀产业化发展的领头人的陈建生,在与前来开展政策宣传服务的税务干部交流时说:“手工艺品想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关键是对技艺人才的培养,而政策的支持则给足行业发展信心,仅我们公司去年便享受超8万元的税费减免,节省下的资金我们全部投入到人才培养中,从周边村里招录了村民开展藏刀制作技艺培训,不仅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更让藏刀制作这门技艺产业发展有了更多人才支撑。今年税务部门送来了更多的政策红包,让我们的发展势头更足啦!”
暖心服务让“非遗扶贫”惠及山区百姓
在迪庆州维西县叶枝镇同乐傈僳族村,当地政府将“非遗工坊”列为了“非遗扶贫”的重点产业项目。据当地“非遗工坊”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以傈僳族传统服饰纺织、刺绣技艺、弓弩制作技艺和竹编制作技艺等多个非遗手艺为载体,采取“非遗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通过集中生产销售,将当地世代相传的手艺转化为群众带来实际收益的产品。
在推进项目发展时,项目负责人发现,参与“非遗工坊”扶贫项目的合作社都成立时间不长,且合作社负责人因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纳税申报等涉税业务上经常出错。正当负责人为如何帮助合作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涉税申报等工作发愁时,当地税务部门通过前期走访问需及时掌握情况,并推出了在线政策辅导服务,选派精通傈僳语的税务干部以视频讲解的方式,在线解答合作社遇到的涉税咨询,为他们送去了“及时雨”。
“手机上就能观看纳税申报流程辅导、还有税务干部在线直播讲解税收政策,有问题线上互动也能得到快速回复,现在我们已经熟悉合作社的有关的涉税业务,完全能够自主申报。”观看视频的合作社成员纷纷表示,自从税务部门推出的傈汉双语辅导服务上线以来,大家不仅能及时知晓政策,更能快享优惠红利。
目前,同乐村通过“非遗扶贫”生产的产品正销往全国各地,已带动全村40余户建档立卡户增收致富,走向乡村振兴。
税收新政助力“指尖上的非遗”绽光彩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纳生,在迪庆州德钦县城经营着一家藏族服饰生产厂,因优质的面料和精良的做工,其公司生产的民族服饰深受当地百姓欢迎。随着公司收益不断增长,纳生也有了新的计划,准备把德钦藏族服饰推向更远的市场。可推广市场需要资金支持,后期招录裁缝和扩大生产线也需要大笔资金,纳生犯了难。正值此时,当地税务部门送来了好消息。
“纳生您好,今年4月1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免征增值税啦,按照我们的分析和测算,下个季度你们企业可以直接享受免税。”税务干部用一口流利的藏语,将国家新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分享给了纳生。
接到税务干部送来的好消息,纳生赶紧算了一笔账,新出台的减免政策,预计可以让企业每季度省下近万元,拓宽市场的资金便有了保障,一年下来加起来的各项税费减免也给企业提供了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支持。
“近几年,企业发展最大的感受是国家政策越来越给力,随着税费减免政策的力度不断加码,企业将得到更实惠的税收减免,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培养裁缝,并在服饰款式上进行创新,让藏族制作这门指尖上的手艺玩出新花样,为扩大市场打好基础。”纳生面对前来走访的干部分享着企业发展的前景。(和丽娟、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