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晏堂 · 志野陶
志野陶是一种白色长石釉陶器,这种工艺最早起源于中国,在日本称铁绘,中国称铁绣花。它是日本最早的白色陶器,也是日本最早以自然氧化铁为原料,绘有纹饰的古陶器门类。志野的釉色,白中微微显红,有点烧焦的感觉,充满温暖、柔和的情调,极富人情味。这种情调与中国传统古陶瓷追求的艺术趣味迥然有别,表现出日本独特的审美取向。
志野陶的起源
“志野”在日语中译为瓦片上红红白白的釉,在日本已有四五百年历史,但实际上起源于中国。志野陶的前身是白天目,天目本是日本对我国宋代黑釉瓷器的称呼。南宋时日本来留学的僧人、工匠不少,最受其钟情的瓷器一是天目,二是浙江龙泉窑青瓷。而宋朝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似乎对其影响不大。由于当时日本遣唐使多在浙江一带(天台宗的主庭国清寺在浙江天台),所以自然以闽、浙、赣之物为主。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些民间用品是工艺技术极高的艺术品了,推崇备至。日本的“陶祖”加藤四郎自宋留学归国后,从浙江带去至日本濑户地区,从此中国的“白天目”在岛国另驻分支。加藤四郎于尾张的濑户开窑制陶,即著名的濑户窑(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其它分别为越前烧、常滑烧、信乐烧、备前烧、丹波立杭烧)。在烧制黑釉的天目过程中,无意中烧制成施挂有白釉的白天目茶碗,“志野陶”由此诞生。而从日本桃山时代开始,独属于这片岛屿的陶艺美学已悄然诞生,而崇尚质朴、稚拙、简约的志野陶正是其中的领军者,带领着日本陶艺向与崇尚精致五下的中国本土陶艺风格迥乎不同的方向前去。而后在日本桃山时代,志野陶深受日本茶道宗师古田织部的喜爱,因此广为流传,被誉为最具品味的茶具,驰名日本。
志野烧的特点
志野陶崇尚质朴、稚拙、简约,因而多呈现温润如玉、凝炼如雪的纯白釉色,自然无华的冰裂纹理、粗犷率性的土坯、不规则密布的巢穴,豪迈的做工形式,简易素朴的铁绘画风,且极其重视火色变化。志野陶包含着的是纯日本式的创意,清纯而温柔,像富士山的积雪,充满着一种洁净的神圣感。在其制作过程中遗留下来独特的手工痕迹、柴烧火痕、蛀孔质感、无法预期的红色的“火色”和橘皮状的“棕眼”,让志野陶多了“侘寂”式的美感。
志野陶的制作过程
志野陶的制作分为陶泥采取准备,塑形,上釉三大环节。首先,陶泥的准备很有讲究,细腻的陶泥可以做汝窑这类细腻作品,而粗陶则适合做志野陶,通过不同种类陶泥按照不同比例的调和和加工,方能搭配出最适合的原材料。其次,对调和好的陶泥进行塑形,形成陶制品的基本形状。将陶泥放到塑性的模具中,用手捏出一个基本形状,而后在2-3小时的风干过后,再利用规格不同的刀具进行细致的修陶,在这之后,又需要风干三到五天和800度的素烧,再调配原矿志野釉,为左更具艺术与观赏价值会施两种以上的原矿釉,最后设定1300度经过数十小时烧制,方可定型完成。再次,是塑形之后的上釉。釉是一种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一般是通过矿物质原料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研磨制成釉浆,再通过不同方法覆盖于坯体,它能够使陶瓷致密,有光泽,不透水,不透气。釉是陶瓷制品之所以出彩的地方,上釉的好坏是成色的关键。最后,烧制可以称得上是临门一脚,决定了陶制品最终的成败,因为烧制一旦开始便难以后退,且烧制过程中不同的元素反应是无法准确预料的,这也使得陶制品充满了偶然性。通过柴烧等烧制方法,最终形成志野陶。
志野陶的益处
由于坯料、釉料皆为天然原料,健康无害,富含多种有益矿物成分,具有软化水质的神奇功能,口感绵、软、甜、滑,尤其适合普洱、岩茶、红茶、黑茶、乌龙与六堡茶。志野陶含有大量二价铁、三价铁离子、与茶中的单宁酸、茶碱等作用,软化水的特性大大提升了茶汤的回甘度,水体清透、绵厚、有益身体健康。
清晏堂志野陶
坐落于孔子故里清晏堂是中国最专业的陶艺工坊之一,集教学、创作、研发于一体,清晏志野是经过清晏堂的陶艺匠人们多年辛勤研制的新品。曲阜清晏堂陶艺工作室积七年之功以曲阜尼山孔子诞生圣地陶土为胎,用传统手拉坯工艺为形,以曲阜防山八宝长石为釉,用古法柴烧七次入窑而成,是富有儒家风韵又不离质朴之风的高端器物。
清晏堂出产的志野陶从胎土、工艺、釉水能够全部自给,又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再次合流,成为清晏堂志野陶杰出的重要原因。志野陶对土质要求极高,而产自尼山圣地的粗质土壤却意外的成为志野陶最好的原材。由这种土壤制成的陶坯,温润柔软,且烧制完成后也有着与原本志野陶一样的温润光泽。同时,清晏堂多用柴烧——最原始古老的制陶方法,烧窑难度相当高,但可以使产出的志野陶成色精美。因而,清晏堂从零开始设计搭建陶窑结构,使得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釉面,形成各样变化的质感和颜色火痕,形成诸多绝无仅有各尽精妙的柴烧作品,形成一种毫无粉饰之气,质朴、浑厚又分外亲切沉静的陶艺之美。无独有偶,建窑、装坯、装窑封门、投柴烧窑、升温降温……程序繁琐且极易出错,也绝不能敷衍了事。在自建柴窑烧造清晏志野的过程中,清晏堂众人正是通过无数次试验,耗费了无数汗水与精神,这才使融合有圣城余韵的清晏志野等作品得以诞生。
清晏堂志野陶饱受儒家之源水土的滋养和圣地之火的淬炼后,本就受污不浸其洁,经火不变其形,宁碎不屈其性,入土千年而不朽不锈,何况又有不忘其本真的质朴特质,既能与儒道文化、时代要求相融合,又能带来别样的审美,这使它的志野陶独具美感,成为中国陶瓷的大典上浓重华彩的一章。